敕勒歌    佚名


ㄔˋ ㄌㄜˋ ㄔㄨㄢ
ㄧㄣ ㄕㄢ ㄒㄧㄚˋ
ㄊㄧㄢ ㄙˋ ㄑㄩㄥ ㄌㄨˊ
ㄌㄨㄥˊ ㄍㄞˋ ㄙˋ ㄧㄝˇ
ㄊㄧㄢ ㄘㄤ ㄘㄤ
ㄧㄝˇ ㄇㄤˊ ㄇㄤˊ
ㄈㄥ ㄔㄨㄟ ㄘㄠˇ ㄉㄧ ㄒㄧㄢˋ ㄋㄧㄡˊ ㄧㄤˊ


譯文


敕勒人所生活的原野,就在陰山之下。舉目所見,天空彷彿圓頂帳篷一樣,像籠子一般覆蓋各個方向的平原。頭頂的天空是一片看不見盡頭的湛藍,腳踩的原野遼闊得看不到盡頭,每當大風拂過,比人高的芒草被風吹得彎腰,就能看見許多在草叢中安身的牛羊。

注釋


1.【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區,約在現今甘肅、內蒙古一帶。敕勒:族名,發源於今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附近,漢地最早隨匈奴人稱其作「丁零」(又作「狄歷」),北朝時南遷朔州(今山西省北境)一帶,鮮卑人因其使用馬車而稱之為「敕勒」(又作「鐵勒」),漢地隨鮮卑稱呼或意譯為「高車」。川:如大河水面般遼闊而平整的平原,成語「一馬平川」意即「平原如大河水面般遼闊而平整,好像能讓馬兒奔馳而毫無阻礙」。
2.【陰山】:山脈名稱,是中國北部東西向山脈的天然界線,亦是黃河河套地區的北部屏障,古代為漢族居住區的北界。
3.【穹廬】:草原民族所住的氈帳,即今日所稱「蒙古包」,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因從帳內看向帳頂形狀如同弓弧形凹穴,因而稱為「穹廬」。穹:向弓一樣弧度的凹穴。廬:居住的處所。「穹廬」意即「圓弧一般的住所」。
4.【籠蓋】:像籠子一般覆蓋。
5.【蒼蒼】:最早指某種草的顏色,後專指天空一般的青藍色。
6.【茫茫】:原野過於遼闊,加上些許霧氣而視線不清,看不清遠方的樣子。
7.【見】:顯現、顯露。

賞析


此為南北朝時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最初適用草原民族的語言演唱,後來依照歌詞意境翻譯為漢字。整首詩歌描繪北方大草原上人民放牧維生的生活樣態,也從平原的遼闊連接到北方民族的遼闊心境,與生活環境培養的豪邁氣概。
  前面先勾勒出敕勒族生活所在的位置及放眼眺望四周的景象:敕勒川就在綿延千餘里、高聳入雲的陰山之下。由於平原十分廣闊,天野相接,天空感覺像一個極大的罩子倒扣在原野之上。後面則以顏色視覺再次描繪天與地的景象:天空高遠,顏色是明淨如洗的深青,草原茫茫無邊,遼闊到看不清遠方,草色青翠比人還高。
  作者運用「蒼蒼」、「茫茫」的疊詞形式,加強頭頂的天空與腳踩的原野遼闊無邊、看不到盡頭的感覺。最後的「風吹草低見牛羊」是畫龍點睛之筆,一連用了三個動詞「吹」、「低」、「見」描寫局部的動景,接在大面積的靜景之後,顯得天地之間所有事物都富有動態、活力十足,以草原上風、草、牛羊等「居民」的動態襯托出整個草原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