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
時
明
月
漢
時
關
,
萬
里
長
征
人
未
還
。
但
使
龍
城
飛
將
在
,
不
叫
胡
馬
度
陰
山
。
譯文
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遠征萬里的將士還沒有回還。假若衛青和李廣雄風還在,絕不許匈奴戰馬越過陰山。
注釋
1.【關】:邊關要塞。這裡指漢時的雁門關。
2.【還】:回來。
3.【但使】:只須、只要。
4.【龍城】:在現今漠北塔果爾河附近,為匈奴酋長們大會祭天的地方。
5.【飛將】:指漢朝防守邊塞的名將李廣。當李廣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人非常懼怕他,稱他為漢之「飛將軍」。
6.【渡】:越過。
7.【陰山】:在今內蒙古北部,東西綿亙千里,自古為中國北方的屏障。
賞析
唐朝開源、貞觀年間,文治武功極聖一時,在這鼎盛時代的背後,少不了征戰連年,偏偏朝中缺少謀臣、良將,於是一批批身強體壯的年輕人被送往遙遠的邊塞,就此埋骨異域,任憑故鄉的親人望穿秋水,也無法再見到他們英挺的身影,多麼令人心痛啊!因此作者沉痛的提出他的質疑: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月亮,還是秦朝時的月亮;現在所戍守的關塞,也仍是漢朝時的關塞;然而,那些到萬里之外遠征的戰士們,為什麼到如今都還沒有回來呢?我想,指要當年戍守龍城的飛將軍還在,就絕不會讓胡人的馬隊跨過陰山來。
「秦時明月漢時關」,短短七個字,卻代表著一段邊塞滄桑史,從秦、漢到現在,在這條漫長的歷史長河裡,不斷的發生征戰,不論是為了開疆拓土,或為了守邊禦侮,哪一次不是勞師動眾,損民傷財?勝也好,敗也罷,結果都是得不償失。而今朝無良將,兵士們只能徒然望著明月,企望飛將軍復生,帶領大家結束這萬里長征,早日回鄉與家人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