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二首 · 其二    杜牧


ㄉㄨㄛ ㄑㄧㄥˊ ㄑㄩㄝˋ ㄙˋ ㄗㄨㄥˇ ㄨˊ ㄑㄧㄥˊ
ㄨㄟˊ ㄐㄩㄝˊ ㄗㄨㄣ ㄑㄧㄢˊ ㄒㄧㄠˋ ㄅㄨˋ ㄔㄥˊ
ㄌㄚˋ ㄓㄨˊ ㄧㄡˇ ㄒㄧㄣ ㄏㄨㄢˊ ㄒㄧˊ ㄅㄧㄝˊ
ㄊㄧˋ ㄖㄣˊ ㄔㄨㄟˊ ㄌㄟˋ ㄉㄠˋ ㄊㄧㄢ ㄇㄧㄥˊ


譯文


本應別情滿懷,卻相顧無言,倒像是沒有感情,只是覺得在酒杯之前笑不起來。蠟燭似乎明白人類的情感,還在為離別傷感,你看它,替你我流淚直到天明。

注釋


1.【卻似】:反而像是。卻,反而。
2.【尊】:同「樽」字,指酒杯。
3.【有心】:字面上是指蠟燭的燭芯,其實是比喻情人的心,即有情意的意思。

賞析


平時你是最多情的,如今卻反而裝出一副無情的樣子,但我仍然可以從你在餞別的酒宴前歡笑不起來的模樣,察覺你心中的情意。桌上的蠟燭似乎也變得有情有意起來,要我們珍惜這臨別前的短暫相聚。你看,它整夜都在為我們的分離而哭泣呢!那一滴滴蠟淚,就像你我強忍著的淚珠啊!
  這首詩是作者十年揚州夢醒後,決心離開揚州前,寫給一位青樓女妓留作紀念的。往往感情愈是豐沛真摯的人,看起來愈是冷漠無情,因為他是從內心深處發出真情的,如果不用「心」領會,便無法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正因為如此,愈是深厚的感情,愈是無法以筆墨來形容,只有靠讀者自己去細細咀嚼、慢慢體會了。
  整首詩一開始就準確地點出人際關係上的一種弔詭的情境,講明情感到極致會以相反的方式呈現(同時也說明日常看似有情的表相反而不是真有情),後句說明可以從細微之處分辨是情感的極端還是相反的情感,而詩的其中一種藝術性正好就是在於突破語言的邏輯性。
  後句以蠟燭「有燭芯」與「垂淚」的特性,一則講明蠟燭這種「物」都有心(代表有人的情感)何況是人,同時用「替人垂淚」四字,點出人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心有情感但不能外顯,但蠟燭等「非人」沒有這個顧忌,人有情但不能垂淚,而燭代垂之,正好也對應到整首詩前半的弔詭性。
  蠟燭代人垂淚這種手法,在如《聊齋》等著作中,描寫鬼怪之類的情感比人直接也是相同思路,以非人的「直接」對比人的「掩飾」,一則指責人自認萬物之靈卻表裡不一,有時比妖魔還可怕,同時也是講明正是因為這種「表裡不一」的特性,才能彰顯人突出於萬物,與非人之類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