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高鼎


ㄘㄠˇ ㄔㄤˊ ㄧㄥ ㄈㄟ ㄦˋ ㄩㄝˋ ㄊㄧㄢ
ㄈㄨˊ ㄊㄧˊ ㄧㄤˊ ㄌㄧㄡˇ ㄗㄨㄟˋ ㄔㄨㄣ ㄧㄢ
ㄦˊ ㄊㄨㄥˊ ㄙㄢˋ ㄒㄩㄝˊ ㄍㄨㄟ ㄌㄞˊ ㄗㄠˇ
ㄇㄤˊ ㄔㄣˋ ㄉㄨㄥ ㄈㄥ ㄈㄤˋ ㄓˇ ㄩㄢ


譯文


綠草茂盛、黃鶯飛舞的早春二月,空氣中的雲霧水氣凝聚著,楊柳隨風擺動像是輕拂著堤岸,垂著的楊柳似乎沉浸在春天的煙雲中。孩子們早早放學急忙跑回家,一個個把握時間趁著東風吹拂時愉快地放起風箏。

注釋


1.【村居】:在農村、鄉村居住。居:住,或指住的地方。
2.【二月天】:農曆二月的天氣。約是陽曆的三、四月。
3.【拂堤楊柳】:形容楊柳枝葉柔軟下垂,像是輕拂堤岸般隨風擺動。拂:在物體表面上輕輕擦過、掠過。堤:在大型水體邊修築的建築構造物,用以防治水患,材質多用防水之土石構造而成,亦有使用竹木之類以加強支撐力。
4.【醉】:迷醉、沉醉、陶醉。
5.【春煙】:春天空中的雲霧水氣。
6.【散學】:放學。
7.【忙趁】:有把握時機的智慧,並非所有時間都能放風箏。
8.【東風】:春風。
9.【紙鳶】:泛指風箏,一說有哨能鳴者為風箏,不能鳴者為紙鳶。

賞析


作者在詩中塑造的景象是鄉間的早春景色。前兩句用「拂」字與「醉」字,把楊柳隨風飄動著下垂枝條的景象人格化,使其從風景畫面的配角變成視線焦點,同時也把單純的「植物」賦予動作和感情,地位提升到如同主角一般。後兩句描寫兒童們放學歸來放風箏的情景,除了展現孩子天真爛漫活力十足的畫面之外,同時也以隱喻的方式,將孩子的活力與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的生命力作連結。最後一句的「忙」字,更是用得傳神!古代兒童想放風箏可不簡單,他們往往要從無到有,張羅材料要忙、裁剪黏貼也要忙,試飛更要忙。一放學因為要放風箏,就匆匆忙忙的跑回家。我們也可以想像,小孩子回家放下書包,取了風箏,急忙趕到空曠的地方,大家為了放風箏,真的是忙碌、匆忙、急忙,「忙」得迫不及待,「忙」得很興奮。這個「忙」字,讓整首詩都鮮活了起來!
  整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寫「人」,寫景時將楊柳賦予活力,寫人時以孩童忙放紙鳶展現活力,而「景」與「人」的活力交相輝映,正是本詩整體景象的營造重點。